在比亚迪招聘具身智能研究团队的消息曝光之前,就有报道称,其生产线上出现了人形机器人,担任搬运沉重的电池组、安装精密电子元件等工作。据悉,该款人形机器人为国内某机器人科技公司研发,身高172厘米,体重76公斤,头部配备双耳鱼眼相机,不仅能够实现3D立体视觉,还能360°感知周围环境。人形机器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比亚迪就成立了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已开发完成工艺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等产品。此外,比亚迪还与其他机器人公司合作,也投资了多家机器人公司。天眼查显示,2023年8月,比亚迪投资入股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智元”),成为其股东之一。同时,人形机器人科技公司优必选,在创立初期曾获得比亚迪的投资。
事实上,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上,集聚了电机、执行器、减速器、感知系统等众多实力较强的零部件企业。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车端和人形机器人的部分零部件具有一定技术相通性,供应链重合度较高,汽车领域有产品和技术储备的市场参与者有望实现车端向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延伸。在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的前提下,叠加大厂入局+技术迭代+政策催化的加持,人形机器人发展有望持续推进,带来相关零部件米乐M6(MiLe)亚洲官方网站- 赔率最高在线投注平台(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企业的投资机遇。“包括电机、传感器、减速机构、电池、冷却系统、轴承、芯片等部件在车端与机器人端具有一定技术相通性。同时,机器人零部件与汽车零部件在原材料、设计、工艺、设备、装配,以及成本管控能力、产品质量管控能力体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相通性,这就意味着在汽车领域具有相关产品、技术储备的公司米乐M6(MiLe)亚洲官方网站- 赔率最高在线投注平台,有望实现产品从车端向人形机器人端的延伸。”这份研究报告写道。
外界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元年。“这是多重因素集聚叠加的结果。”邓志东认为,一方面,是在人工智能、通信、感知、传动等各个相关细分领域技术支持下,人形机器人的整体技术发展逐步进入实用阶段,可以在汽车行业的场景下进行训练和应用,同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另一方面,是产业特别是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有大量且迫切的应用需求,而2025年又是一个特别的年份,结合“十四五”规划收官,汽车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很可能都将出现较快速度的增长。此外,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像特斯拉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这样的“鲶鱼效应”的刺激。这些因素汇聚交织,2025年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应该水到渠成。
同时,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面临着高端人才、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这从比亚迪近期的招聘信息中也可以看出,其中包括高级算法、高级结构、高级仿真、高级工艺、高级硬件、高级软件、高级测试等多个相关专业的人才。资料显示,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求比例高达1:10。目前,人工智能及人形机器人相关岗位主要依靠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传统专业支撑,高层次人才供需失衡,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一位人形机器人企业人事主管表示,顶级高校学历只是招聘的门槛,大约100份简历中仅有1人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符合企业要求。“解决人才短板已经迫在眉睫。”崔东树认为,应该有适当的机制吸引全球人才加入,从而夯实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基础,并加速其在汽车行业应用的步伐。